无数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挤到了牛郎和织女的家里面,求织女传授给她们纺纱织布的手艺。织女为人大方,脾气又好,对每一个人都是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来的人虽然花了工夫学,一点一滴地仿照着做,但是她们无论如何都做不出织女那样平整、光滑、绵密和鲜亮的布。这样,方圆百里的人家逢到嫁娶寿诞的好日子,想穿最漂亮的衣服、用最好的桌围被面帐幔,还是会找到织女家里来,买她的手艺。
牛郎家的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他们翻新了瓦房,给黑额牛盖了一间高大敞亮的牛棚,还买了一架轻巧结实的牛车。过年的时候,知疼知暖的织女对牛郎说:“把你的哥嫂请来吃顿饭吧,怎么说他们也是你最亲的人。”织女下厨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牛郎赶着牛车去村里把哥嫂接来了。
牛郎的哥哥已经头发花白,腰弓背弯。牛郎的嫂子也是缺牙瘪嘴的,一副老妇人的模样。他们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娶亲不几年,家产已经被他糟蹋了大半。老两口老了老了还要为儿子当牛做马,供他吃供他穿,日子很是凄凉。他们下了牛车,进到这个窗明瓦亮的家,东张张,西望望,看见男人勤劳、女人能干、家和万事兴的红红火火的景象,想到从前对小牛郎的苛刻,牛郎半大不大时赶他出家门的狠毒,两口子不觉又是懊悔,又是惭愧。嫂子说:“牛郎啊,过去的事情都怪我,是我心眼儿小,容不得人,还望你不要记你哥哥的仇。”织女赶快接口说:“嫂子别说这样的话,人吃五谷,哪能没个过错。牛郎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嫂嫂,以后我们还是常来常往,做门好亲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