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智力劳动时间规律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应提倡“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即早饭占全天热能的30%,午饭占40%,晚饭占30%。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饮食时间怎样与智力劳动的工作时间结合起来,不至于浪费智力劳动的最佳时间。营养专家建议,进行适量的晨练(比如跑步或练瑜伽)后,早7点至早8点是最佳的吃早餐时间。午餐最好在13点,因为这个时间是人体所剩能量的最低点,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进食,可以选择高热量食物。晚餐最好在17点至19点,这时你要吃一顿正式的晚餐,让身体在接下来数小时的睡觉时间里获得充分的能量,另外这个时间段吃饭也可让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一日三餐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智力劳动时间规律的需要。例如,进行适量的晨练(比如跑步或练瑜伽)后,早7点至早8点是最佳的吃早餐时间。
另外,饮食量应该掌握在“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个份上,使饥与饱处于平衡状态。唐代药王、长寿老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讲:“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明代的《修真秘要》一书写着:“食欲少而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说的是饮食要适可而止,常处于不饥不饱的平衡状态是养生的座右铭。不过饥不过饱,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能够使胃肠功能有严格的规律性,因而摄取营养正常有序,新陈代谢功能正常有序,自然有助于健康长寿。过饥过饱,都可能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秩序紊乱,甚至引发疾病。过饥,摄食不足,营养供给不上,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疾病;过饱,食物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作能力,轻则导致饮食停滞,脾胃损伤,重则引起疾病,譬如因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