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至今,已进第三个年头。去年底看着已各地有“清零”,转眼春节一过,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高传染性与无症状阳性的增多,在全国各地又引发一轮新的疫情。 疫情不息,生活就一直受到困扰。 对于居家被隔离的人来说,相安一隅至少还可以有多种途径排遣等待,人群高度密集的校园,一旦处于疫情风险区,所有学生足不出户,被封于宿舍内,除去统一的网课,其他一切安排都得服从于学校与防疫志愿工作人员。 一、针对隔离,高校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在不同的的疫情应对下,有一些比较注重管理与应急防范的高校,在按要求进行封闭性管理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安抚年轻学生,提高配餐的标准,注重营与荤素的合理搭配,让大家安心配合隔离的同时,还有的学生在隔离体重出现了子“逆增长”。网上还有戏言被学校“养成小肥猪”的段子。为高校内学生隔离管理,做出较好的示范效应。 也有一些高校在一日三餐管理之余,为了学生们体能与健康管理,既注重餐食的品质与管理 ,还安排不同时段下让教师或注重健身师兄们,线上带领大家定点运动,目的都是让学生安心试过隔离期,即使不能出门一步,也不会因为隔离时间的单调枯燥,有不安或抵触情绪。 一般来说,各高校面临有疫情需要的隔离,都会统一实行分区管理,各区的学生按要求在宿舍内隔离,一切生活安排报需都由志愿者支持服务,这类工作人员一般由学校的教师和一部分的志愿参加的防疫工作的学生组成。 二、处理不当,引隔离学生不满 对于隔离在空间不大的宿舍内的学生来说,每天局促于舍内,时间一长百无聊赖,如果的正常餐点供应也不能按时拿到,过程里难免会滋生一些不满的情绪和争议。 三、福建泉州师范学校学生,因未按时拿到餐依,群内咆哮 某高校内,近日就因一起送餐的志愿工作者或教师,疏漏一名同学的午餐关餐,导致这名同学情绪爆发,在网上用一些失当的言论渲泄情绪,最后引发了一波对争议的事件。 事件源起于泉州师范学院,也许是当天的供餐后勤工作流程有一些交接不当或疏漏,一名学生的午餐被漏送了。学生在群里主动询问了工作人员之后,有人回复“当天的午餐发放完了”。 这句话可能引起了学生本来就在肚子饿的状态下,进一步的不满情绪,连续多次发问为什么没有自己自己的餐,语气与情绪开始有不满情绪。 有的同学尝试缓和气氛,但有的同学为工作人员和教师解释的角度一些用词,反而进一步引发了这位没有拿到午餐同学的不满情绪,甚至在群里语音大声、激烈的表示不满,冲突愈加升级,直到后来,这名学生被移出了聊天群后,依然情绪激动借用舍友的手机在群里追问不休,直至校方出面干予。 校方最后的处理还是责令双方各自反思,但同时出表达了在疫情的突发与工作高压下,无论是志愿参与防疫的教师与志愿工作人员,还是配合隔离的学生,双方更多需要换位思考与互相体谅。 四、事件过后,引发争论 这个事件过后在在学校里引起一波大的争议。 事件源起于送餐的人员,当天的确是漏发了午餐,但这个过程,双方都进行了反思。 有网友撞击这名学生的失态与失礼,认为人数极少的防疫志愿工作人员,应对处理极大体量的隔离学生人群,工作高压,偶有一点疏漏,应该完全可以理解和体谅。但身为师范学院的学生,未来也要步入“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老师的工作角色,这样的情绪易激和过激的处理方式,是极不适合的。 也有网友觉得,人处在封闭的相对局促空间内时间过长,情绪敏感度与易激惹失控,再面临独漏发自己一个人的餐的情况下,情绪难免会激动,如果当时及时回复情况,并表达马上补发处理,应该不会让冲突。 疫情之下,殊为不易,其实在这个最需要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情况下,这样的对立冲突,不仅在校园里,在社会也此起彼伏时有发生,人们于当下环境的“不确定性”、“焦虑”、“烦躁”如果到了某个临界点,难免会失控爆发。 说回这个送餐事件引发的师生之间,公平地说,这个矛盾非单一某方面的过错,校方在这个事件里态度更为重要。 既应该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的情绪也要及时关注与安抚,对于学生明确发出的质疑,及时给予回应,就可能不会有后续升级的矛盾。学生也应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地思考建设性的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无论进行,咆哮激动都不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学校方面来说,更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倡导双方换位思考的同时,对工作当中是的确有建设性的调整的必要,作更妥善的处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