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二十年关于国学问题的论争。从上文可以看出,近年的“国学”是个特殊的、误解纷呈的概念。否定国学者,指斥国学是保守、僵死的东西,是封建主义的沉渣泛起,甚至是用来反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工具。肯定、钟情国学者,认为国学是本国文化精粹,是当今救世之学;也有对国学抱持平态度,认为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应当把国学作为传统资源加以利用和改造,批判性吸收并创造性转化其优秀成分,理性超越并抛弃其糟粕。当然,也有各种各样利用国学以谋利的机构和人士,把国学摩登化、商业化、恶俗化,但毕竟不是主流。近年质疑国学如舒芜、苏双碧等人,其关注的要点,在于国学能否促进现代化,而不是一般意义地反对国学、质疑现代化。应当说,近二十年的国学论争,刚好反映了国学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一致。将国学作为传统资源,合理地予以阐释,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增添思想资源和价值选择,为本土文化的改革创新,适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而努力,正是与改革创新、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表现。
近年的国学热潮,特别是学术界的国学研究,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回应,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强的表现。较之近代的“国学”而言,它是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更高层次上的对民族文化价值的开掘和认同。近代“国学”的产生是“防御”,当今“国学”的出现是“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