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模型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布罗德本特关于知觉和信息交流的研究,亨特和兰斯曼关于注意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以及西蒙等人以人工智能方法对人类智力的研究。另一基础是鲁利亚关于大脑机能组织化的思想,以及这种组织化与大脑的特殊部位相联系的观点。由于PASS模型以机能联合区为基础,而机能联合区又有其确实的生理和解剖基础,这就使得PASS模型的实证性和可靠性高于其他认知派智力理论一筹,至少可以说它并非只是纯思辨的理论建构。
(五)最初的智力测验是怎样产生的?
1904年,比奈受法国教育部的委托,参与筹建低能儿童研究委员会,并承担任务,开发一套鉴定低能儿童的程序,以便将其从普通儿童中区分出来。1905年,比奈在西蒙的帮助下,编制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正式测验,每个项目的难度逐渐上升。根据儿童通过项目的多少来评定他们智力的高低。这就是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Scale)。
1908年,比奈和西蒙对已编制好的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测验项目由30个增加到58个,受测者的适用年龄为3~15岁,每个年龄组的测验项目为4~5个。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1877—1956)将比奈—西蒙量表介绍到美国,并修订成为斯坦福—比奈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1937年和1960年,斯坦福—比奈量表又经过两次修订,成为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标准测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