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此诗约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时在成都浣花草堂。
[2]挂罥(juān绢):挂结。
[3]塘坳:水塘及低洼地。
[4]“娇儿”句:写娇儿睡觉不老实,把被里都蹬破了。
[5]雨脚:指可见到的雨丝的末端。脚,残剩的滓末,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等。
[6]丧乱:指安史之乱。
[7]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彻晓。
[点评]
“长夜霑湿”中,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之良愿,宁自苦以利人,犹见老杜之仁者心也。此后诗人白居易亦受杜甫感召,写出了“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安得万里裘,盖裹四周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布裘》)的仁者之诗。宋代王安石题杜甫画像时,更把“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为杜甫精神的集中体现。诗中的仁爱精神,早已在笔法之诙谐老健外,成为本篇打动人心的最核心之点。
百忧集行[1]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2],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3],老妻睹我颜色同[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5]。
[注释]
[1]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年五十岁。篇题为“即事名篇”之新题乐府,取南朝梁王筠《行路难》“百忧俱集断人肠”诗意。